目前的中医方案对XBB等新毒株是否依旧适用?专家回应******
中新网1月9日电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9日表示,关于BQ.1还有XBB的临床表现,目前看到的和国内流行株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差异,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主,并没有看到实际的临床病例。这两个变异株和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,从中医来看,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,中医核心病机是一致的,治疗方案仍然可用。
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,会上,有记者提问: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.5.2和BF.7为主,但是现在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.1和XBB等优势毒株,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病例中检出。在感染新的毒株以后,目前的中医方案是否依旧能够适用?
刘清泉表示,目前,这还是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,因为中医诊断疾病有中医的基本思路,“审证求因、审因论治、三因制宜”,目前只是从文献报道上获得信息,关于BQ.1还有XBB的临床表现,目前看到的和国内流行株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差异,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主,并没有看到实际的临床病例。这两个变异株和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,从中医来看,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,中医核心病机是一致的,治疗方案仍然可用。
“但从中医病机变化来看,从原始株到变异株,主要以呼吸道为主,部分出现消化道症状,比如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还有胃胀满,不想吃饭等情况,这些情况也在十版方案的诊疗范围之内。”刘清泉说。
阻止两个蛋白结合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******
科技日报讯 (通讯员衣晓峰 记者李丽云)近日,科技日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院杨宝峰教授团队首次发现干扰p53和ASPP1蛋白的相互作用,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《循环研究》。
杨宝峰及其团队成员潘振伟教授、吕延杰教授研究发现,在正常心脏中,p53和ASPP1蛋白很少,而当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,这两个蛋白会大量增多,从细胞浆进入细胞核从而激发细胞死亡程序。该团队发现当人为抑制其中一个蛋白的表达时,另一个蛋白向核内运输受阻,细胞死亡减少;相反,当增加其中一个蛋白的表达时,另一个蛋白向核内运输增多,细胞死亡增加。这一现象提示这两个蛋白需要在细胞浆中结合到一起,“手拉手”进入细胞核,然后才能激活细胞的死亡过程。该团队设计了一段能够阻止p53和ASPP1蛋白相互结合的多肽分子,发现其能够显著抑制p53和ASPP1蛋白向细胞核内的运输,并减轻心肌细胞损伤。这一发现提示,干预p53和ASPP1蛋白相互作用,可作为心肌保护药物研发的新策略。接下来,杨宝峰团队还将进一步优化影响p53和ASPP1蛋白互相作用的多肽分子,同时设计抑制二者结合的新化合物,旨在最终研发出应用于临床的心肌保护新药物。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